UDI标签打印的合规性要求与检测标准!
2025-08-12

## 一、UDI标签合规的核心要求
**1. 编码结构合规性**
UDI编码由产品标识(DI)和生产标识(PI)组成,DI需对应具体产品规格,PI则包含生产批号、日期等内容。根据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》,DI需上传至国家药监局数据库,而PI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定义,但需与标签内容一致。
**2. 标签设计规范**
AIDC与HRI原则:标签需同时满足机器自动识别(如一维码、二维码)和人工可读(明文文字)的要求。
层级覆盖:最小销售单元及更高层级包装均需赋码,若空间受限可将UDI载体放在较高层级的包装层上。
印刷质量:条码需符合ISO 15415标准C级以上(分辨率≥300dpi),二维码需通过GB/T 23704-2017检测。
**3. 数据一致性**
UDI编码内容必须与扫码结果完全一致,且不得与原有标签信息冲突。例如,若标签已有生产日期,UDI-PI中也必须包含该字段。
***
## 二、关键标准解读
**1. ISO 15415标准:条码质量的“硬指标”**
该标准规定条码的符号对比度、边缘清晰度、可译码度等参数需达到C级以上。例如,上海分中心2021年检测显示,62%的UDI标签因可译码度低或符号反差不足而不合格。
**2. 中国国标要求**
GB/T 14258-2003:针对一维码的检测标准,涵盖条宽误差、空白区尺寸等。
GB/T 23704-2017:适用于二维码,重点评估模块均匀性、定位图案完整性等。
**3. 等级判定的实际意义**
C级以上的标签可确保在供应链各环节(如仓储、临床使用)中被主流扫描设备稳定识读,而低于此等级可能导致追溯中断或误读风险。
综上,UDI标签载体通常采用一维码和二维码,也需符合上述条码标准要求。
***
## 三、UDI标签检测流程与实施要点
**1. 检测流程**
(1)编码验证:检查DI是否已上传备案、PI字段是否完整(如生产日期需精确到“日”)。
(2)标签质量检测:
设备校准:使用专业检测设备评估条码等级。
人工核查:确认HRI内容与编码一致,无遗漏或错误。
(3)环境适应性测试:模拟运输、储存环境,验证标签耐磨性及耐腐蚀性。
**2. 检测工具选择**
便携式设备:如中广汇智“优优扫”PDA工具,适合现场快速检测,成本较低,使用性价比更高。
实验室级检测仪:适用于高精度评估,如符号对比度、反射率分析,但成本较高,较少企业选择。
***
## 四、常见UDI标签不合格案例与改进建议
**案例一:DI编码错误**
事件:四川某企业由于部分一次性使用心脏射频消融导管UDI标签信息错误,导致69根导管被召回。
原因:未按《YY∕T 1630-2018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基本要求》中的标准分配DI和PI,内部系统未与生产数据联动。
改进:建议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与UDI对接,建立UDI与ERP系统的自动映射,减少人工干预。
**案例二:标签印刷质量不达标**
事件:上海某企业UDI标签合格率仅62%,主要问题为可译码度低。
原因:使用低分辨率打印机或劣质碳带,导致条码模糊。
改进:更换工业级标签打印设备,并定期维护打印头。
**案例三:信息缺失或矛盾**
事件:通用电气因UDI标签缺少生产日期、中文标签和说明书上信息错误而被召回。
原因:跨部门协作不足,未同步更新标签与文档。
改进:实施“标签-文档”一体化管理系统,确保数据源头一致。
***
## 五、总结与建议
UDI标签合规性是企业应对监管、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关键。建议企业:
做好前期规划:选择与目标市场匹配的发码机构(如GS1、MA或AHM),并评估其技术支持能力。
保证技术投入:采用专业标签设计软件(如BarTender)和优优扫PDA检测工具,确保从生成到印刷识读全链路合规。
坚持持续培训:定期组织员工进行UDI法规与标准培训,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标签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