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突然要求厂商实施UDI?这些经验值得生产企业借鉴
2021-06-10

近段时间,许多企业纷纷反馈,表示产品在医疗机构这边遇到了一些问题。经过仔细沟通,我们发现,这些原本不急于实施UDI的企业,突然接到客户(医疗机构)的通知,要求进入医疗机构的产品,须具备UDI才能扫码入库。
由于前期缺乏对UDI的重视,这些企业尚未开展相关工作,为了不耽误生产经营,企业希望迅速实施UDI,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问题。
梳理了他们的具体情况后,平台专家认为,有一些经验值得其他生产企业借鉴:
**案例一、企业尚未实施UDI,医院却明确要求产品具备UDI**

常见指数:★★★★★
**01案例介绍**
某IVD企业,其所在地尚未强制要求实施UDI,因此前期没有进行准备,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,计划等国家和省市正式发文后再安排相关事宜。
当他们二类产品在销往上海某医院时,突然接到医院通知,要求所有入库产品须具备DI,否则不予接收!
而此时,他们的UDI实施工作完全没有开展,所有事项都需要从零开始。
**01解决方案**
根据企业实际情况,UDI公共平台为其量身打造“分期分阶段”实施方案,首先通过平台绿色通道,快速完成国家药监局账号注册。其次再根据医院具体要求,将目前亟待入库的产品先予以编码、申报和赋码作为第一阶段实施内容;将其余产品列入第二阶段,在第一阶段实施完成后,再进行补充完善。
**01实施成果**
经过紧锣密鼓的实施,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任务,帮助企业成功将最紧急的产品完成UDI赋码,成功在医疗机构扫码入库。目前平台专家正在帮助企业整理和补充其他产品信息。
**01经验总结**
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,实施UDI是大势所趋 ,即使部分省市目前还未强制推行,但企业也应考虑尽早实施,一方面避免因客户突然的强制要求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,另一方面,现在实施也能为企业留出足够时间调整试错,有利于降低未来经营风险。
**案例二、医院设备老旧,条形码过长难以识别**

常见指数:★★★★★
**02案例介绍**
某生产企业需将产品销往某三甲医院,但医院相关设备较为老旧,仅能识读一维码(条形码),无法识别二维码。由于UDI编码内容较多,如果使用一维码作为载体,则生成的一维码过长,大大超出了扫码设备的扫描范围,导致医院扫码设备无法识读。
**02解决方案**
UDI公共平台可提供多种类型的数据载体,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UDI编码生成条形码、二维码等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,发码专家协助企业调整标签设计,让条码长度在扫码枪识读范围内,准确识别产品DI部分,确保让生产企业的UDI码满足医院老旧设备识读要求。
**02实施成果**
经过调整,医院设备可以直接识读产品DI,顺利完成扫码入库。
**02经验总结**
许多医院目前仍存在的设备老旧问题属于生产企业的“不可抗力”因素,企业无法要求医院来更换设备,只能通过自行改造,以适应医院的要求。因此,许多生产企业在实施UDI编码时,也可能会遇到更多类似细节问题。UDI公共平台发码专家可帮助企业顺利解决相关问题。
**案例三、医院要求具体编码,如企业UDI须采用GS1码或MA码**

常见指数:★★★★★
**03案例介绍**
据某生产企业反馈,他们在与医院的沟通过程中,医院明确表示要他们采用GS1码。无独有偶,另一个企业也表示,曾有医院要求他们采用MA码。这些企业遇到的困惑是,是否要根据医院要求,来决定生产企业到底采用何种编码规则,如果不同医院要求编码规则不同,该如何解决?
**03解决方案**
目前国家药监局认可的UDI发码机构包括中关村、GS1、阿里健康,理论上医院不应要求企业实施具体编码规则,而是应确保医院自身能扫码识读不同发码机构的编码。因此,这种具体要求企业应及时反馈发码机构或当地药监局。
此外,UDI公共平台在具备中关村MA码直接发码资格的基础上,能兼容GS1等多种码制,帮助企业通过统一平台管理不同编码。
**03实施成果**
经过沟通协调,已帮助相关企业解决码制问题。
**03经验总结**
企业应重视使用端如医疗机构的反馈,根据客户反馈及时调整UDI实施工作,但同时也应注意到,部分医院的要求与国家法规存在一定出入,应理性识别,区分对待。这要求企业对于国家政策法规深入理解,紧密跟随国家步伐来推进自身UDI实施。
配图来源:公共图片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