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DI:械企的“数字护盾”——保障数据防篡改与恶意举报防御!
2025-10-29

2025年吉林省药监局对通化益康参业有限公司的举报进行立案调查,直指“篡改生产日期、编造生产记录、伪造检验数据”等核心问题。这一事件折射出中药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真实性困境。
实际上,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类似困境,当监管机构依赖企业自主记录实施监督时,纸质记录或孤立电子系统的可篡改性便成为系统性漏洞。这些漏洞不仅成为违规操作的温床,更让企业面临恶意举报时缺乏自证清白的工具。当举报者指控举报企业时,若企业缺乏不可篡改的全流程数据链,即便无辜也可能陷入漫长的自证困境。
同时,这些问题也暴露了传统生产记录体系的脆弱性——当企业蓄意造假时,监管部门往往需要耗费巨大成本进行溯源核查。医疗器械唯一标识(UDI)系统的价值则在此凸显,它不仅是合规工具,也是以技术刚性遏制数据造假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,更是企业抵御恶意举报、构建数据信任的“数字护盾”。
***
## 一、UDI如何防止数据篡改?
**1.唯一性编码锁定**
UDI由产品标识(DI)和生产标识(PI)组成。
其中DI如同产品“身份证号”,指向注册人、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性;
PI则是动态补充,可包含生产批号(10)、序列号(AI 21)、生产日期11)、失效日期(17)等关键信息。
这些数据一经生成即与产品永久绑定,形成不可分离的数字基因。
**2.数据关联性强化**
UDI可在包装层级间建立数据关联。
以某产品为例,若最小销售单元赋单件序列号(“一物一码”),外箱赋批次码(“一批一码”),通过UDI公共平台系统自动建立层级关联。
一旦某箱产品被抽检出篡改日期,通过UDI数据库可瞬间锁定关联的所有最小单元,彻底杜绝“部分篡改”可能性。
**3.区块链化验证**
UDI数据库是由国家药监局建立,而且企业需要先通过发码机构获取编码才能上传数据,这种第三方验证机制相当于为数据加装“防伪封印”。
——企业单方面修改本地记录无法动摇已备案的UDI数据。
**4.案例实证**
在UDI强制实施的医疗器械领域,某企业曾试图将滞销产品更改日期后重新上市,但因UDI标签中的失效日期(17)与数据库记录不符,被经销商扫码识破。
该企业最终因“经营超过保质期医疗器械”被处以货值金额15倍罚款。
***
## 二、UDI数据如何成为企业的“自证盾牌”?
**1.生产日期铁证**
UDI标签强制要求标注生产日期(11),且必须与数据库同步备案。
通过UDI系统,企业不仅能自证生产日期真实性,还可通过扫码记录证明运输、储存全链条合规。
**2.检验数据固化**
UDI虽不直接存储检验数据,但通过DI关联药监局数据库,企业需上传产品执行标准。
通过调取UDI关联的出厂检验报告版本号,与实验室原始记录比对时间戳即可验证真伪。
**3.赋码动态追溯**
UDI码具有可追溯性。通过包装管理与防伪防窜技术,扫描UDI嘛即可获取动态流向,时间、地点等信息,任何异常扫码均可溯源至具体环节与责任人。
**4.企业应用实例**
某上市药企在引入UDI后遭遇竞争对手恶意举报“编造生产记录”。
该公司调取UDI系统日志,展示争议批次从原料投料到成品赋码的348条自动记录,包括环境温湿度、设备参数、质检结果等不可修改数据。
药监局核查后仅用48小时即终止调查,企业声誉得以保全。
***
通化益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:在信息化时代,企业需用技术手段构建“无法自证清白”的防火墙。
UDI不仅满足合规要求,更通过数据确权、流程固化、智能审计等功能,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防御。
当每一个产品都拥有不可篡改的“数字身份证”,恶意举报的生存空间将彻底瓦解,行业也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生态。